-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 【大意】 我有三种宝贝,守持而保存着:第一种叫慈爱,第二种叫俭啬,第三种叫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慈爱,因此能够勇敢;俭啬,因此能够宽广;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因此能够成为万物之长。 【延展】 明代廉吏徐九思,40岁踏入仕途,初任句容知县。他在句容任职9年,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他在居室中堂挂了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并以此自励。县衙有个大园圃,以往因县吏忙于盘剥百姓,任其荒芜。徐九思“躬率吏卒,辟治芜秽”,种植蔬菜瓜果,饲养禽畜,于池塘里养鱼,以改善生活。他自己常说:“俭则不费,勤则不堕,忍则不争,保身与家之道也。” 意思是俭就不会荒费,勤就不会衰败,而忍让谦恭就不至于引起无谓的争斗。这些就是做人处世以保身家的道理。徐九思的这段话,在句容民间流传甚久,当时不少人家还将他画的蔬菜图形拓印下来,在上面书写“勤、俭、忍”三个大字,并称之为“徐公三字经”。 在一次严重的灾荒中,句容粮价急剧上涨,老百姓都已断粮。为此,朝廷为句容发放了一批赈灾粮,并指示徐九思按平价售粮赈荒,将所得粮款全部上交国库。徐九思并没有执行这一规定,而是为灾民着想。他认为,灾民此时此刻根本就无力购买赈粮,假如按章办事,平价粮将大部落入豪强富绅、投机者之手,对灾民毫无裨益。徐九思毅然采取了变通办法,他首先将赈粮的一部分按市价出售,将所得的相当于全部平价粮的粮款上交国库,然后用余下的部分赈粮,当众煮成义粥,分施给断粮断炊的灾民,许多病饿的百姓赖此得以存活。他又将余粮分发给灾民。并明确规定:凡离县城较近的受灾农户,按照标准由县里统一发放;凡家住僻远山区的灾民户,可按规定就近到存有粮米的富户家领取,尔后再由官府用赈粮赏还。由于徐九思在赈灾中一切为灾民着想,是非清楚,措施得当,所以虽是大灾之年的句容境内,依然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徐九思乐道安贫,不求名利,不与官场奔竞之风同流合污,触犯了上官。一次,府尹找了个借口要将他调离句容。百姓闻讯,数千人去见府尹说:“微徐公,吾曹只有填沟壑而已!”此事惊动了吏部,经派员查实,便调走府尹,让徐九思留任。 后来,徐九思因不顺从大贪官赵文华而离开官场,句容百姓专为徐九思建祠纪念。他死后,消息传到句容,虽然他调离已35年,百姓到徐九思祠拜祭的仍成千上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