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清晨经典沐心』宁让损己

人气:55596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原文】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大意】
宁愿秉公而贫穷,不愿徇私而富足。宁可由于谦让而使自己受到损失,不应为了争夺而有损于他人。
【延展】
史书上记载了“泰伯奔吴”的故事:当时周部落的首领叫做古公亶父,后来他被称为周太王。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武王的爷爷)。
相传古公亶父的这三个儿子都很优秀,在大家眼里将来他们三个都可以承担起部落首领的重任。可是在古公亶父心里却想让三儿子季历继承首领的位置。当时的社会习俗是父亲将位子传给嫡长子,庶出的子孙是没有地位的。
作为父亲,古公亶父很为难,也说不出口。久而久之,泰伯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于是他决定放弃继承父亲的位置。泰伯将这个决定告诉了二弟仲雍,希望仲雍也不要继位。仲雍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亲,父亲并不同意,他们找父亲谈了三次,父亲还是不答应。于是他们以外出采药为名离开了周部落,离开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但是能去哪里呢?走得离周部落太近,父亲会找到他们,父亲怎么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流浪在外呢?
于是他们一直奔向遥远的、前途未知的东方,最终来到了太湖之滨。那时,当地湖泽密布、荆棘遍地,人民还处于蛮荒时代,于是他们也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披发纹身,也学着当地人说话。经过长期的努力与交流,他们逐渐与当地人融合在了一起,当地人也逐渐开化。从此在太湖之滨,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叫做吴。
春秋时期,吴人建立了强大的吴国,提起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吴王阖闾大家不会陌生,他们都是泰伯、仲雍的后人。
泰伯三次让国,让出了长达790年的周朝,成为中国最悠久的王朝。后人为了纪念泰伯三让的至德高风,在泰伯的家乡陕西岐山北郭乡叩村、千河河谷、凤翔县陈村镇南吴头村以及吴山等地都建有泰伯庙。在苏州和无锡梅里也建有泰伯庙,规模以泰伯奔吴所在地梅里(梅村)的泰伯庙最为宏大。因为泰伯三让王位,泰伯庙也叫“让王庙”,泰伯殿也被称为“让王殿”。



2021-05-08 06:11:54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