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清·金缨《格言联璧》) 【大意】 倚仗权势而欺凌别人,最终权势消夺,必被人欺;凭恃豪富而羞辱别人,最后家财倾荡,必受人侮。 【延展】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杀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悲壮而慷慨的氛围中与大家辞别。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对于荆轲刺秦这一行动的失败,荆轲本人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副手秦舞阳,也是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重要因素。 据《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记载:“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这段内容是说:荆轲、秦舞阳顺利来到秦国后,获得了面见秦王嬴政的机会。但是,在见到秦王之后,秦舞阳的脸色立刻就变了,这和镇定自若的荆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起了秦国文臣武将的怀疑。 荆轲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鲁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秦王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所以,对于荆轲刺秦的失败,秦舞阳可谓难辞其咎。而就燕国太子丹来说,之所以派遣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副手,跟随他一起去执行这一次刺杀行动,主要是秦舞阳以勇猛富于杀气闻名,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可是,本来勇猛的一个人,怎么事到临头却畏怯退缩了呢?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传》中留了条线索: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于前300年大破东胡,为燕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秦舞阳正是燕国大将秦开的孙子,他13岁当街杀人,是因为他家有权势,不是因为他有勇气。 权势是如同一种麻醉剂,拥有后无所忌惮;一旦失去,却比其他人更恐惧权势。惯于仗势欺人的秦舞阳,见到秦王这位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在绝对的强者面前,他的自信瞬间瓦解,曾有的勇猛杀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