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清晨经典沐心』为民造福

人气:58478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原文】
    读书为身上之用,而人以为纸上之用;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为享福之地。壮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为长进之根。(清·金缨《格言联璧》)
【大意】
    读书是为了修身养德,人们却把它当作舞文弄墨的伎俩;做官是为了造福于人,人们却把它当作享受福祉的手段。年轻力壮正是勤学苦读的时候,人们却把它当作是修养安闲的时候。科举中第本该是谨慎退让的起源,人们却认为是该进取腾达的起源。
【延展】
       白居易任左拾遗(谏官)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他屡次上书唐宪宗,反对宦官专权、结党营私,批评腐败的吏治,指出宪宗皇帝的过失,反映人民疾苦。
       河东节度使王锷大肆搜刮民财献给皇上邀功,唐宪宗决定提拔王锷为宰相,满朝文武多是敢怒不敢言,白居易却挺身而出进谏说:“王锷克扣百姓,将所得财宝献给皇上。今若授以宰相,天下人一定会说是因为他经常向您进献财物才当上宰相的。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岂不朝纲大乱。”宪宗虽然很欣赏白居易的才华,但见他屡次犯颜直谏,心中不满,又加上他得罪了宦官,于是贬他为地方官。
       白居易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他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刺史时,更是利用一切机会,为百姓谋福。他上书免除了受灾地区百姓的税赋并赈济灾民,所到之处,都有惠政留下。       长庆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在杭州兴修水利,组织民工蓄积湖水,保护堤防,做到湖、河、田畅通无阻。还重新对李泌在杭州修建的六井进行疏浚,给州民用水带来很大的便利。
       他离任时,百姓站满了运河两岸,官员和百姓哭喊着随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别州民》一诗中记下了这感人的场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严于律己,廉洁俭朴,始终如一。一次,他看到家中的两块石头,感到自己还是做了错事。原来,白居易到杭州天竺山时,在山上发现两块山石玲珑可爱,便顺手把它们带回家。现在想来,如果每个游人都像自己,带两块喜爱的石头下山,如此天长日久,天竺山将变成什么样子?自己认为没有带走杭州一丁点儿东西,难道这石头不是杭州的东西吗?他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悔恨万分,忍不住提起笔来,作了一首自我检讨的诗: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为两片石头自责,其为官之清白,令人感佩。
       白居易因政绩斐然,后被任为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他执法如山,为民伸冤,深受百姓拥戴,真正做到了“官清民自安”。



2020-11-30 05:46:42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