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斫冰为壁,见日而销。(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下》) 【大意】 削冰做成玉壁,见到太阳一定会融化。斫冰为璧,看上去也是晶莹透剔,耀眼夺目,但它毕竟是冰所为之,一遇阳光,很快就会变成一滩清水。它以巧妙的比喻说明:一是“斫冰为壁”,白费事功,徒劳无益;二是假的就是假的,隐瞒是不能持久的。 【延展】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师,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师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师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湣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们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芋,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