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清晨经典沐心』调和阴阳

人气:25042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原文】
是以圣人陈阴阳,经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黄帝内经》)
【大意】
所以圣人调整阴阳,使之各安其位,才能经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畅通。这样内外阴阳之气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真气运行正常。
【延展】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名噪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
       相传,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时,有人推荐在北京菜市口一带悬壶的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探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胸有成竹地准备纸墨,铺纸下方。这时,卢荫溥结结巴巴地问:“依你之见,以前服用的药方是否恰当?”王清任边看太医的药方边说:“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家人又问:“服了这些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又何在呢?”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习话,卢荫溥及家人听后连称高明。于是,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趋于康复。
      事后,胡太医对王清任医术精深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登门求教:“请问你拟的方剂名称?”王清任答:“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胡太医无言以对,甚感学识过浅,羞愧无颜。



2019-11-16 05:47:49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