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大意】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志,这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恐惧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喜好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心有忧虑就不能做到心正不邪。 【延展】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失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此事记载在《晏子春秋外篇》中。 孔子误解晏子,根源在于他对晏子怀有成见。不去深入调查,只是胸怀成见地看问题,往往就要栽跟头,圣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个人没有成见,很难。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