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清晨经典沐心』不为之行

人气:5097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原文】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大意】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延展】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迹,您可以讲给我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们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的,所以也没有传到后世来。我也不曾听到过。王如果一定要我说,就讲讲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问:“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够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百姓的生活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吗?”
孟子说:“能够。”
齐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胡屹曾告诉我一件事:王坐在大殿之上,有人牵着牛从殿前走过,王看见了就问道 :牵着牛往哪儿去?那牵牛人回答:‘准备宰了祭钟’。王就说:‘放了它吧,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宰场,我实在不忍哪!’那人说:‘难道就废除祭钟这一仪式吗?’王又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只羊来代替吧!’不知道真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说:“有的。”
孟子说:“凭这点好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百姓都以为王是吝啬,我早就知道王是不忍心啊!”
齐宣王说:“对呀,竟然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但我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舍不得呀,我就是不忍看它哆里哆嗦可怜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被送进屠宰场,才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百姓说您吝啬,您也不必奇怪,用小的代替大的,他们哪能体会到您的深意呢?如果说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宰场,那么,宰牛跟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个我真连自己也不懂是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您这么一说,百姓说我吝啬真是理所当然了。”
孟子说:“百姓这种误解没什么关系,您这种不忍之心正是仁爱,道理就在于您亲眼看见了那头牛,却没有看见那只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悲鸣哀号,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君子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齐宣王高兴地说:“我只是这样做了,再问问自己,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您这样一说,我的心就豁亮了。但我这种心情和王道相合,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如果有一个人向您报告:‘我的臂力能够举重5000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禾摆在眼前却看不见’您能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不能。”
孟子马上接着说:“如今,您的恩惠足以使动物沾光,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那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拿不起一根羽毛,只是不肯用力的缘故,看不见一车子柴禾,只是不肯用眼睛的缘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只是不肯施恩的缘故。所以您不行仁德的政治来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干,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和不能干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告诉别人说:‘把泰山夹在胳臂下越过北海,我办不到。’这是真的不能。告诉人说:‘替老年人折取一段树枝我办不到。’这是不肯干,不是不能干。你不行仁政,不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臂下越过北海一类,而是替老年人折取树枝一类的。”



2018-04-15 05:48:06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