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膳食倡三减良好习惯促三健” “三减”是指减盐、减油、减糖 专家提醒:盐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重要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会危害健康因此,要注意减少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尤其是儿童青少年。 1、高盐饮食有哪些危害 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2012年全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营养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3)总结认为,膳食钠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则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1.2mmHg。而血压升高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可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使胃黏膜细胞有发生癌变的风险。摄入过量盐分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防御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风险。 2、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 加强对食盐的了解,掌握减盐技巧 儿童青少年向所有家庭成员宣传食盐与健康相关知识,鼓励督促家庭成员掌握切实可行的减盐措施、技巧: *巧用限盐勺。 *多使用新鲜食材。 *用葱蒜、香料等增香。 *用醋、柠檬汁等调味。 *减少味精、鸡精、酱油、豆瓣酱等用量。 发起家庭减盐行动,并监督落实 发起一个家庭减盐行动,通过膳食记录等方法调查家庭成员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在当前摄入量的基础上,设定阶段性的减盐目标,最终达到每人每天5克的食盐用量目标。 主动改变自己的口味,坚信低盐饮食更健康 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减盐需要循序渐进,要坚信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并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了解高盐食物(包括‘隐形’高盐食物) 了解日常生活中高盐食物有哪些,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条、面包、饼干等。 关注学校食堂食物的咸淡口味 在校就餐时,关注学生餐的咸淡口味,如发现口味偏咸时,应主动向管理老师反映。 减少外出就餐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如去餐馆就餐或订外卖时,主动要求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并注意多喝开水少喝汤,一般餐厅的汤里,含盐量在1.2%-2%,也就是100克汤里含有1.2-2克盐。 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 注意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以及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一般而言,超过钠30%NRV(营养素参考数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尽量少购少吃。少吃零食大多数零食的盐含量比较高,零食吃多了,往往在不经意中增加了盐的摄入量。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