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聊書畫(二十四)魏碑阮伯元、法帖曹振鏞一一和李岩老弟聊聊清代雙雄阮伯元和曹振鏞 李岩老弟,今天咱聊的這兩人,恐怕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對。两人都曆經三朝。亁隆,嘉慶,道光。兩人都身居高位。兩人都活到了八十歲。(阮元86 歲 。曹振鏞80歲) 。兩人名聲都很大。兩人書法都很有名氣。兩人都較順的當了五十年的高官。兩人書法各異。出生楊州的元重碑。出生歙縣的振鏞重帖。 李岩老弟,咱先欣嘗一下兩人的書法:以上是阮元書法以上是曹振鏞書法 李岩老弟,從以上兩人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了書法的兩神風格和面貌。阮元的一生,可以說是比較平順的。他這個人比較有敢當的精神。對自己的職務責任是認真負責的。比如教育、邊防、掃毒、水利、勤政為民等多項工作都做的很好,民眾擁護。尤其對當時的文化教育傳承事業和曆史文化的保護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阮文著有《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兩本小雜文,雖是小文可在當時書法史上掀起一個大大的浪花。人們常說文化是一個社會的反光鏡。作為文化的重要內容一一書法在社會變革時期更會突出它的重要性和方向標准。阮元恐也不曾想到。他的這兩篇小文會在後世引起書法變革的驚濤海浪。 阮伯元是清中期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少有的完美的長壽的政治家、經學家、訓古家和書法家。尤於當時出土的石碑和發現的石刻日益增多。對阮伯元來說是千截難逢的好時機。當然,作為大學者的阮伯元來說,他作官五十餘年,從朝到野,從尚書到封疆大吏,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閱曆無數。在對碑學的研究中得天獨厚。近水得月。 李岩老弟,單看他和振鏞的書法,他的碑體石味還是有的。但認真起來,他卻有所欠缺。和後來的鄧石如、伊秉綬、梁啟超等相比還欠點火候,缺少硬度,缺少刻度,缺少深度。他自己也曾說,留意南北石碑二十餘年,終於認為有流派之別。當然,這是曆史對他局限,他總歸是中國碑學第一人,是人格完美弟一人。他生辰避客的作派,至今可謂完人之良風。連艱苦樸素的道光帝在阮元逝世後都稱他為完人。 李岩老弟,下面再聊聊曹振鏞。曹振鏞這個人,我認為他比阮元是大有欠缺的。下面,我講三個小插曲,你就會有個大概了解。有一年,他提拔了一個門生進了朝廷為官,門生問他以後怎麼作為好?他曰:少說話,多叩頭,讀經書。道光帝要改革鹽政,增加國庫收入。曹振鏞告訴他家族所有參與鹽業的人退出。因為利益太大,有的人不想退出。他說:你聽說過宰相家的人有餓死的嗎?有一年他和阮元為當年的科舉正副考官,有位俞姓舉子成績不錯,阮元很滿意,但他卻說“書寫不規”而棄之。 李岩老弟,不難看出他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一生沉穩堅韌。立過戰功,三代為相。不貪不貧,保守呆板。尤其是在選拔人才上,他排擠阮伯元,絕對以書法取士。而且,以他的書寫為標準。所以,有後人稱他為“曆史罪人”。李岩老弟,以他的書法而論,五十餘年的宦海生涯,曆史把他造就成了這樣的一個人。我認為他的這些做法可說或多或少給清代的後來發展埋下了不良種子。 李岩老弟,他的書法是正統的帖學基礎。自隋至唐帖學不可一世,宋代有所變化。但還是佔上風。曆代考官也都注重書寫。曹振鏞自然也難逃一劫。傳統的書法,傳統的官風,加上他家三代的為官之道,也真是難為他了。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的書寫功力、章法、造型,還真有些可鑒之處,也值得當今初學書法者借鑒。 註:理論、編輯指導:李岩(島城作家、藝術評論);原創:任秋明(島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校對:慕羨紅(文史工作者、任秋明學生) 請欣嘗任秋明老师近期作品:2025年5月26日上午晴编辑于青岛格里居
生成长微博 返回本版 回复 引用 推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