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老聊書畫(二十三)國內無聲,外邦巨星;科舉無望,續譜成功 一一和李岩老弟聊聊宋代書畫大家僧法常牧溪和白石道人姜堯章 李岩老弟,2001年,日本主要媒體在一篇報道日本繪畫發展史中,把中國的牧溪捧為最高,有日本畫家稱他是日本繪畫的大恩人。這個報道在當時不但轟動了日本,同時也轟動了世界和中國。 李岩老弟,今天咱就先聊聊這個國內無聲,外邦巨星的書畫大家牧溪。 李岩老弟,當消息傳到中國後,業內人士開始查找牧溪的內容。但僅僅查到了:“粗惡無古法”“枯淡山野”“誠非雅玩”等簡單片語。在元人吳大素《鬆齋梅譜》(此書己佚)在日本的手抄本裡這樣記截:法常,俗姓李,蜀人。善畫人物、走獸、山水、花鳥等,不著顏色,水墨而成不求形似。 李岩老弟,下面來欣赏一下牧溪的部份作品: 李岩老弟,你看了這些作品肯定會有一些感覺:怎麼象貫休?象梁楷?象徐渭?象八大?象唐寅?一點不錯!他學貫休,學梁楷,徐謂,八大,唐寅學他。經過邁幾十年的探討。我們對他的一生有了大概的了解:牧溪生於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曾中過舉人,因得罪當時宰相賈似道,逃避徑山寺出家。拜無准禪師學佛法。端平二年(1235),日本僧人聖一來中國拜無准學佛,與牧溪成了同門師兄。六年後,聖一要歸國,牧溪畫《觀音》《松猿》《竹鶴》三幅作品贈聖一。聖一把六年來得到的其它牧溪畫作一併帶回日本,得到了日本僧侶們高度重視。這些畫作現在成了日本水墨畫的最高范本。 李岩老弟,你發現沒有,中國的水墨寫意畫,在中國五代以後逐漸發展起來。而且作者大都是佛道之人。因為他們講四大皆空,黑白兩極,講無為,講玄之又玄,講非黑即白,講夢幻泡影,虛無變化,道發自然,講法之無法等。在這套理論指尋下,善畫者必悟之,書之,繪之。終了有了禪畫、道書。不是佛道之人,也必是瘋狂怪癖之士。象鄭思肖、徐渭、金農之輩。牧溪的畫法即是寫法。水墨之意即是非白即黑,他的章法即是無法之法,如幻泡影。他的山水即是玄之又玄,道發自然。他的畫不著色即是四大皆空,無為而為。 李岩老弟,這就是牧溪書畫之魅力所在。 李岩老弟,和牧溪差不多同時代的江西人姜夔(堯章),真是個悲催之人(1155一1221)。他比牧溪生的早,牧溪十四歲時他就去世了。牧溪活了八十五歲。姜夔話到六十六歲。牧溪一生平淡但不愁溫飽。姜先生可是一生乞討為生,出身破落官僚家庭,科舉考了五次,都是名落孫山。最後一次皇帝因為他懂音樂,高興之時破格提撥他進宮考進士,但最終他還是孫山之徒。但他在音樂、詩詞、書法方面還真是個天才。尤其當時在偏安南方的宋朝,天天詩賦歌舞,笙蕭琴瑟。所以,他的詩詞很受文人雅士喜愛。一時也當過網紅。象范成大、楊萬裡、陸遊等還都是他的甜粉。“小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有只悽涼”“經過此地無相識,塔下秋雲為殘生”,這些詩句無一不透出他的人生悲涼。 當然了,李岩老弟,使姜先生名留青史的還是他的那部書法名作《續書譜》: 註:1、2為小楷《續書譜》;3、4為近代鄧散木重刋《續書譜》;5、6為趙子昂書《續書譜》。 《讀書譜》並不是接養唐孫過庭的《書譜》而寫,其實是借他《書譜》之名,行姜夔自己書法之理論。《續書譜》一問世便好評如潮。其中曰:“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其神妙,無出鐘元常。真次出王逸少。”這理論其實對當下也有啟迪。李岩老弟你說對否? 姜夔傳世書作很少。但他寫的《續書譜》之小楷,那可是絕世之妙。有鐘元常之神髓。每個字拉開其架構,點距相當,可見其筆力之了得。他的小楷不具一家。有索靖之味道,逸少之風韻。也含趙佶之影迅。不愧大家風範。 李岩老弟,你說不是嗎! 註:審閱指導,李岩(島城作家、藝術評論);原創,任秋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校正,慕羨紅(文史工作者)。 下面,請欣嘗任秋明書畫作品: 青岛李岩2025年4月9日编辑于瑞士楚格州卡姆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