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老聊書畫(十九) 唐開始五代興、宋代已上高峰 ——和李岩老弟聊聊中國花烏畫 李岩老弟,上期咱們聊了中國山水畫的始末。今天,咱們再聊聊中國花烏畫的興衰。李岩老弟,上次咱聊到唐中後期的(武宗滅佛),別看武宗這幾年的滅佛,在中國四大滅佛運動中是比較嚴重的一次。據史料證實:拆寺廟近五千座,和尚還俗近三十萬人。沒收寺廟地產數千頃。在還俗的人中相當一部份是寺廟畫工丶畫匠和畫師。為此他們失去了日常作畫的工作。流向了民間社會,有關佛教的畫是不能畫了。為此,他們便去開闢新的画種。以前在佛教畫中他們所描繪的動物、花草、樹木,便成了他們的描繪對象。再加上原來社會上的一些畫師、畫家的共同作為,一種專以這類題材為內容的畫種便興了起來。 李岩老弟,請欣嘗唐中晚期的花鳥畫作品: 這些作品的作者为趙福、夏杲、榮陽、李仲和、趙博文、邊鸞等一大批社會上和宮廷裡的畫家,尤其是邊鸞作為宮廷畫家的代表,他在把中國花烏畫單獨從走獸、山水、人物中提練出來成為純種的畫烏畫作出了貢獻。李岩老弟,你欣嘗他们的作品,有何感受? 以邊鸞為代表的唐代花烏畫大師們的寫生技巧,比西方不知早了多少年。唐德宗李適時期(742一805),有一天,李適把新羅國(朝鮮)進貢的孔雀叫邊鸞照著畫下來了。邊鸞用其精巧的繪畫技藝進行了一場真實的寫生活動。见上(圖四)。邊鸞的花鳥畫,在藝術上可說登峰造極,藝光熣燦。正如米芾所說:鸞畫如生。畫史載“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邊鸞的鳥可謂生動而活潑,俯仰而高翹,低首而俯瞰,啼而如聞之聲,嗚而如觀其形。察其自然繪其掌中,神形兼備千姿百態。 李岩老弟,這就是我對邊鸞花鳥繪畫的言表之情。由於邊鸞花烏畫的影響在當時特大,許多畫匠、畫人,包括一些稍有成續的畫師紛紛投到他的門下,拜他為師。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李逖、梁廣、陳庶、衛憲、白昱、貝俊等人。在邊鸞的形響下,他們都成了當時的名畫家。 李岩老弟,更為重要的是邊鸞的成就不是僅僅影響在當代,而對後代的形響也是強烈的,廣泛而深遠的。 下面,咱就聊聊對五代和宋朝的影響。這也是我今天要聊的主題一一唐開始、五代興,宋代已上高峰。 李岩老弟,咱再聊聊五代十國的花烏畫。中國曆史上有幾個大分裂時期,即春秋戰國、東漢三國、南北朝,再就是五代十國了。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神的魔咒。这幾次分裂都可以說是空前的,慘烈的。但它為什麼最終再統一呢?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個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魂。一個魂不丟,這個民族永遠不會消失。中國書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唐末從朱溫改製,到趙匡胤兵變,一共才五十三年(907一960)。但就僅僅的這五十多年,中國的花鳥畫就得到了突飛猛进的發展。從以下这两個人的身上就足以證明這個觀點。一位叫黃荃,一位叫徐熙。據後史宣柒,兩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花烏畫家。而且冠以典章之名“黃家富貴”“徐熙野逸”。 李岩老弟,先看看兩人作品: 李岩老弟,上图前三是黃荃作品,图四、图五是徐逸作品。 李岩老弟,從作品上,我們似乎看不出兩人有什麼大的差異!這是因為當時的畫家們追求一種真實的感覺,使自己的眼晴象照像機的快門一樣,越逼真越好。正如我們今天講的工筆畫一樣。有個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人給西蜀(四川)皇帝孟昶送來了六只仙鶴。孟昶叫黃荃(黃荃一至是西蜀皇帝的私人畫家)把它們畫在皇宮的墻上,畫了两天以後,皇帝來觀嘗,鶴群裡突然多了六只成了十二只。原來黃荃畫的太象引來了六只。從此,黃荃的名聲更加響亮。 這樣,便有了“黃家富貴”的讚譽。當然,黃荃的寫真不是咱們現在的寫實,他画的是自然的,天性的,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不是我們今天那種用刻意的、技巧的表達去超越現實(照像機)。黃荃用的是活的、靈動的,富有生命力的表達去表現現實,所以是不一樣的。 李岩老弟,黃荃是四川成都人。生活在五代的西蜀國。徐熙是江蘇南京人。黃荃一生是榮華富貴。而徐熙雖是江南望族出身。卻一生佈衣。屬於那種古怪之人,頗有些傲氣。不入仕,不攀貴。生活在十國的後主李煜朝。李煜很喜歡他的畫,收藏很多,想召他入朝,他卻不屑一顧,跑到鄉下躲了。所以後人稱他的畫野逸。前面所見之畫不能全面體現他們的風格。他倆名氣很大,但傳世作品極少。畫史所講徐熙當時大膽直接用墨作畫,空白成雪。寫實和寫意相結合。但也受到“富貴派”的嘲笑。後史論者謂:荃有神無妙,昌(趙昌,當時名家)妙而無神。神妙具佳,捨熙無矣!可見徐熙的畫受到了多大的追棒! 從黃徐二人的畫風而論,可以說真接受到唐朝畫風(邊鸞等畫家)的影響。從史學角度講,年代跨度短,源源清晰,可謂一脈相承。五十三年後大宋建國。唐末丶、五代的大批藝術、文化能人又成了宋人。這就使宋朝的書畫藝術不繁榮都不行,再加上一個書畫皇帝。 李岩老弟,你可想而知宋代的書畫頂峰就要來了。李岩老弟咱後面再聊。 編審指導:李岩(島城作家、藝術評論);原創:任秋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校正:慕羨紅(文史工作者、任秋明學生)。 下面,請欣嘗任秋明近期書畫作品: 青岛李岩2024年11月5日傍晚编辑于格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