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聊書畫(十八)敬佛敬出山水畫 滅佛滅出花烏科——和李岩老弟聊聊中國畫分科始末 李岩老弟,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的分科,都是和仙、佛、道諸教有著密切的關係的。春秋戰國的壁畫中,大多為仙人、龍、鳳、神獸為主。這是中國先人對世間萬物的思想認識和想象所產生的藝術形態。在這以前的各地崖畫和符號,以及後來的甲骨文,都為中國畫的豐富和發展充實了堅定的基礎。這是不可否認的。李岩老弟,下面就是從戰國到唐各個階段的墓壁畫和寺廟壁畫。 佛教也在這個時期經過了水和火的洗禮,更加光大的發展起來。在這個時期,比唐三藏早二、三百年的三位高僧,先後去西域取經。三國魏的朱士行,東晉的法顯和曇無竭,他們曆經千辛萬苦。像曇無竭率25人去,僅回來5人,死了20人。他們為什麼要去取經?因為當時傳來的經文良莠不齊,經文不清不明。他們都是為了取真經去挺而走險。可見,當時的佛教傳播力之大。就在這種氛圍內,宗教繪畫大行其道。尤其是各種佛像、比丘、供養人物都在墓畫中,寺廟中,壁畫中熠熠生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就是對南北朝時期佛象的生動寫照。在這神氛圍內,大量寺廟畫工、畫匠、畫師應運而生。因此,也湧現出一批佼佼者:曹不興、衛協、顧愷之、謝赫等一大批名家。當時的主要繪畫對象:佛家人物、神仙道人、神話人物。有的畫面己出現了陪衬景象:山水、樹木、走獸、屋宇等。但是,它們在畫面上和人物不成比例,只是點綴而己。但就這一點,就是中國山水畫的孕育期。李岩老弟,請欣嘗這些畫面: 李岩老弟,就目前發現的實物證據,完全揭示了中國山水畫在宗教人物畫中的出現、發展、脫離的軌跡。到隋、唐已經完成成為獨立的畫科的曆史史命。 李岩老弟,咱們再聊聊滅佛和花烏畫的關係。佛教從漢代傳進中國三百多年,安然無事。但是,從南北朝到唐卻出現了四次轟動一時的“滅佛運動”,歷史上也叫“三武一宗滅佛”。三武是:北魏太武皇帝(423-452)、北周武皇帝(543-578)、唐朝武宗皇帝(814-846),一宗就是後周世宗皇帝。這四位皇帝滅佛的根本原因是: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亂、最殘、最無人性的時期。長年的戰亂老百姓已無任何生存希望。唯一還能苟活的就是八佛門或者給佛門打工。因為,當時很多皇帝篤信佛門,給佛門很多優渥條件,封地也很多。佛門不納稅,不抽丁,不派役工。所以,投八佛門的真假和尚數額巨大。他們給佛門種地、打工,佛門的勢力和經濟也嚴重威脅到皇室的生存。其中這四位皇帝尤其感到巨大壓力。所以,他們各自采取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時期,開始打擊佛門。殺和尚,拆廟宇,沒收廟產,逼迫和尚、道士還俗等等,成為他們的主要手段。 李岩老弟,通過這四位皇帝的一翻折騰,社會人員大量增加,也緩解了統治者的一些矛盾。但這時候,另一些人群卻也失業了。這就是給佛門繪畫的畫工、畫匠和畫師。這個時候,一部份有藝術細胞的畫師把宗教畫中所畫的樹木、花烏、走獸等單獨提出來(參考上面的圖片),畫在紙上或綢絹上,在市場上銷售,以誰持他們的生計。他們這種不以為然的求生方式,卻給中國花烏畫打下了牢牢的基礎,為以後的中國畫開出了花烏畫科的奇葩。 李岩老弟,關於花烏畫的詳細發展,咱們後面再聊。 附註:審編指導:李岩(島城作家、書畫藝術評論)原創:任秋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校正:慕羨紅(文史工作者、任秋明學生) 下面,請欣嘗秋明先生近期書法作品:青岛李岩2024年9月29日下午晴编辑于格里居
生成长微博 返回本版 回复 引用 推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