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青岛港的前世今生——记著名画家刘异创作的《宋韵·海上丝路板桥镇》

人气:166437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青岛港的前世今生
——记著名画家刘异创作的《宋韵.海上丝路板桥镇》
李岩 著

    走近青岛宝龙美术博物馆典藏馆,一幅由著名山水画家刘异先生创作的巨幅丈二尺寸中国画《宋韵.海上丝路板桥镇》映入笔者的眼帘:其场景宏大,视野开阔,海上云烟浩荡、波涛碧透、千樯林立、百舸争流,船上桅杆旌旗猎猎,商船在海面上星罗棋布;远望城廓榷场烟雾袅袅,估客骈集廖廖、车马熙熙攘攘、码头与口岸呈现出千艘云屯、百物鳞集,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1752801203
1752801203
图中描绘了宋元时期板桥镇和塔埠头繁盛景况,是很难得一见的古风穿越画,也是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宋元时期市舶司的航远、榷场之商业、手工业、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刘异先生在创作之前搜集了大量文史资讯和宋元年代古船中的货船和客船复原图片,以及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车辕样式和人物服饰,通过Al技术的输入二次或多元化创作转换在纸本画面,其中航船和停舶、城墙宛如游龙,楼台商铺众多,水师营驻防机构森严,行人交织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或许茶楼议事钱庄存取。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牧羊,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城里进岀,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
板桥镇和搭掉头当时是胶东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刘异通过对码头和运河口岸及榷场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宋元江北市舶司海港的繁华富庶。
画中船有几百只、几百人、各种牲畜几十匹,房屋楼阁几十栋,虽写意性强但栩栩如生。正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意向精神。
…由此观览画面,让人浮想联翩,不由联想到胶州板桥镇的历史由来和青岛村、胶奥租借地及青岛市与青岛港的时代变迁。
青岛市的设置与命名不足百年,但海上航运为青岛今天的发展做出了千年铺垫,早在春秋战国至元朝时期,均有海港和航海活动的记载。春秋时瑯琊港为齐主要港口。周元王三年(前473)越迁都琅琊后,港口繁荣。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琅琊港与碣石(今秦皇岛)、转附(今烟台)、会稽(今绍兴)、句章(今宁波)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全国五大港口,瑯琊港并居首位。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三巡登临位于黄岛区古镇口利根湾内的琅琊港,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琅琊港名重一时。唐代,琅琊港是南方通往北方的主要港口。宋代,成为山东与高丽通商的重要港口。宋代以后,随着板桥镇港口的兴盛和元代胶莱运河塔埠头港口的设立,青岛地区商贸中心开始转移,琅琊港由盛变衰。其余还有陈村口、董家口、古镇口、宋家口、柴胡荡、灵山卫、唐岛口、薛家岛、女姑口、沧口、青岛口、沙子口、金家口港,这些古代港口大都基本利用天然港湾和陆地海岸线进行作业,没有建设专门码头和防护设施。而唯有板桥镇、塔埠头港是我国宋、元时期江北唯一设置市舶司驻守港,画家刘异就是根据对板桥镇的历史挖掘和探索,以宋元之风和对胶莱运河的开掘通航,通过用笔墨语言来复原表现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情景。在历史长河中,胶州湾俞来俞演变的沿岸淤废和青岛、红岛、黄岛的浮出,以上自然码头才不复存在。
进入明清以后,青岛海港码头和其他港口设施规划建设开始起步。青岛口因小青岛而得名,起初有三四户渔民形成青岛村,1467年明成化三年,随船员渔民增多为求海上平安开始建造青岛天后宫,清中期青岛口贸易有所发展,青岛名字从海上发展到陆地也仅限于天后宫周边,1865年清同治四年重修天后宫并募建戏楼后旅商云集,宏舸连舳,巨舰接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驻防清军在青岛湾建成栈桥和衙门桥,清政府决定设防派登州镇总兵移驻青岛,青岛成为重镇。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当时商铺已有60余家。至1908年先后建成小港以及大港第一、第二、第五码头和作为石油码头的第四码头。
(青岛大港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对大港进行扩建和改建。1914年11月日本从德国手中抢占青岛,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胶奥租借地并颁布《青岛市施行自制令》,1929年正式命名青岛市。解放前后至今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青岛大港和西海岸前湾港
(青岛西海岸前湾港图)
(青岛港图)
(青岛国际游轮客运码头)
与董家口港已排全球第六大港口。
溯源青岛的历史,密州板桥镇为青岛重要的起点一点也不为过, 古代位于今天胶州唐家湾板桥镇的港口,唐朝海外交通已开始兴盛,高丽(今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使臣、商贾、僧人常由此至中国内地,唐使臣也常由此前往高丽等地。北宋元丰七年(1084),在此设管理航海贸易的榷易务,后又设密州市舶司,使板桥镇成为中国北方的唯一通商口岸,也是宋代北方唯一设立市舶司、全国五大码头之一的贸易港口。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有高丽、日本、南洋、印度、波斯等。筑有高丽亭馆、海神庙、天后宫、海港码头等。进口货物有纸张、丝绸、药材、瓷器、果品等;出口货物有粮食、生油、盐等。商旅如云,帆樯若市,货连九域三吴。南至闽广,北达盛京。元代,人工开凿的134公里南北胶莱运河通航后,塔埠头港成为青岛地区主要海港,板桥镇港的地位逐步被塔埠头港取代。所谓的塔埠头就是指搭铺头的谐音,可见胶莱运河(也叫运粮河)胶州湾入海口的榷场商铺繁荣景象对胶东半岛的经济影响。一度成为胶东政治、文化中心,在海陆商贸影响下使山东半岛经济迅速发展,国民富足,刘异《宋韵.海丝板桥镇》中国画就是抓住这些特点,把海运与码头榷场刻画的淋漓尽致。欣赏画面仿佛使观者穿越千年回归唐宋盛世。
唐朝设立了板桥镇,北宋设立板桥镇市舶司,1996年板桥镇遗址被发现。位于山东省胶州市阜安街道老城区地下,宋至清遗址。现保护面积约27600平方米,板桥镇遗址地层堆积自上而下依次为现代、民国、清代、明代、元代、宋代堆积层。发掘出的建筑基址包括房基、庭院、廊道、散水、隔墙、亭台等,
均用青砖砌筑,错落有致,相互关联,布局完整,为北宋时期公共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产品以及铁钱、铜钱、建筑构件等门类众多的文物,为研究古板桥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板桥镇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出土宋代遗物中,锈蚀粘连的铁块共出土30余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4吨,现存放于胶州高凤翰纪念馆内。2008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州市博物馆,对胶州老城区展开了课题性的考古工作,主要对城区内疑似存有文物古迹的区域进行勘探。此次勘探总面积约8400平方米,其中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全国各窑系瓷器标本,初步揭示了板桥镇的文化内涵。
胶莱河的历史悠久,‌属于人工运河,‌开凿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旨在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以胶莱运河为界,以西称山东内地,以东称胶东半岛,
(胶莱运河遗迹图)
它的分水流向主要分为南北两段。‌胶莱河流经山东半岛西部,‌泰沂山脉与昆嵛山脉之间,‌全长约134公里。‌该河以胶州市姚家为分水岭,‌北胶莱河西北向至莱州市海仓口北注入渤海莱州湾,‌南胶莱河自分水岭向南至胶州市陈村入胶州湾。‌这种分水流向的形成是由于胶莱河的地势和地理位置所决定,‌其中北段主要流向渤海,‌南段则流向胶州湾。‌这种分水流向不仅体现了胶莱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也反映了人类对河流的利用和改造
陈村口港 位于胶州湾西北岸的大沽河与胶莱运河之间,为胶州湾内港。宋熙宁年间,其商杂税额曾超过板桥镇、即墨县,甚至莱州州治掖县等。金代设陈村镇,港口贸易繁盛。元代开凿胶莱运河,选择陈村口为运河的南入海口,设8闸,陈村闸为南端第一闸,是南北粮船商船必经港口。明万历年间,即墨知县许铤上书朝廷奏议通商,以陈村口为主要口岸。后由于倭寇骚扰日甚,明朝决定改海运为漕运,官方运粮不再通过胶莱运河,陈村口港走向衰落。明末清初,陈村口港被塔埠头港所取代。
塔埠头港 又称胶州码头,位于胶州城东南。今称码头村,解放前叫塔埠头。由于逐渐为近代海港所取代,村落日衰,名称来历,据说由于海潮变化影响,古代商业铺店多为临时搭造的木板结构,多利用港头高埠而得名;“塔”字为“搭”之演化。解放后改叫码头。
宋朝在板桥镇设密州市舶司时,在塔埠头设抽解务。元代胶莱运河通航后,塔埠头港成为青岛地区主要海港,航运贸易昌盛。明清时期成为胶州湾重要的泊船卸货码头。清道光九年(1829)有贸易商行20余家。清同治四年(1865)在此设东海关分关,到19世纪末年贸易额达300万元以上。每年农历九月至翌年二月贸易最盛,日出入船只数十艘,主要交易地为宁波、上海、盐城、海州、香港等。输入货物主要来自宁波、福州等地。德国侵占青岛后,在塔埠头和胶州城间铺设了轻便铁道,运输兴建青岛港的物资设备。青岛港建成后,此港日渐衰落。
青岛港自建国后迅速发展,港口建设的持续投入、‌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适应国际航运发展趋势的积极应对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以巨变。‌青岛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岛图)
“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为核心,以海、陆、空综合运输构架为依托,以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试验载体,覆盖胶州市全域,着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贸易投资水平、探索金融创新模式、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贸易制度创新试验区、国际产能合作引领区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青岛胶州·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图)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际示范平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强化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放大示范效应,推动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全力担当平台搭建者、资源链接者、方案提供者,加速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串起大世界。自启动建设以来,上合示范区发挥“海陆空”联动优势,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获联合国批准国际港口代码“CNJZH”,构建东接日韩、北邻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千年以来,在以板桥镇为发展源头,大青岛这片热土不断地盛开华夏民族精神之花,世界经济桥梁的友谊之花。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1752801203



2024-08-09 18:45:33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回复此帖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
请绑定实名后进行跟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