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老聊书画(十六) 精巧雅致 鸿鸿巨制 ——和李岩老弟聊聊清代界画大师孙温和他的界画巨作《红楼梦》 李岩老弟,中国画到明代陶宗仪时,它《辍耕录》中提到画分十三科。其中最后一科为“界画楼阁”。可知在当时界画已不被人重视。其实,晋、隋时期界画已出现,它用一片竹片卡住毛笔,不叫乱动。然后画直线均匀分出界边而得名。 李岩老弟,下面咱欣嘗一下孫溫的界畫: 中國界畫誕生於晉,盛於隋、唐、宋,象隋朝董伯仁、展子虔。唐李思訓父子、五代衛賢,宋張擇端等。都是當時界畫的大師級人物。到宋中、後期由於文人畫的出現,界畫便被邊緣化了。至元,明而衰敗。直到清代初中期,由於揚州人袁江、袁躍父子的努力,界畫又獲重生,直至今日仍為很多畫家追求的物象技法。 李岩老弟,這是《紅樓夢》第一、二、三回的六張繪圖。李岩老弟,孫溫是河北人,1818年生。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直到民國還活著。但最終是怎樣去世的?史料無存,成為一個迷。繪圖成冊是他的後人孫小州先生完成的。李岩老弟,曹雪琴一生寫了一本《紅樓夢》而流芳千古。孫溫一生也是畫了一本《紅樓夢》而名載史冊。這不是巧合吧?李岩老弟,這是天作地合,舉世無雙吧。孫溫除了這本畫冊而沒畄下任何的只字片語。這本畫冊最早是在1959年存於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當年旅順博物館建館成立。上海文管會為表示祝賀,把這套畫冊送給了旅順博物館。我想今天可能也有點後悔吧! 李岩老弟,界畫的情況我們大體聊了聊。下面咱聊一下孫溫《紅樓夢》畫冊的藝術性和它的曆史價值。李岩老弟,從孫溫的整部畫冊上講,他一路從四王的風格走來,清初四王在當時已經形成自己的風格。被畫界稱為正統。後來凡學畫者無不捧為皋臬,孫溫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他在當時的大環境中,並沒有什麼創新和突破。尤其是仕女人物,更為接近。山石風景從明末陳老蓮到四王也是一脈相承。但是孫溫的界畫在這裡卻是發揮的淋漓盡致,無以倫比。他整個畫面的樓閣橋梁、亭台水榭、寺園圍墻無不漳顯新的氣象。也就是說比以前繪畫中的界畫表現更為雅致精巧,意奪天工。 另外,孫溫的界畫用彩也別具一格。他用的綠色是礦物原料,因為那時還沒有化學顏料。所以看他的綠色很深沉、穩重、不飄,給畫面增色不少。整個畫面3700多個人物,他把每個人的服飾裝扮、動作表現可以說畫的惟妙惟肖。可見,其繪畫功力實在不一般。 李岩老師,以上是明末清初陳老蓮和四王的作品。 李岩老弟,這套畫冊如果從曆史價值上來聊的話。那可了不得的!孫溫為什麼畫了三十六年?其是單純畫畫用不了這麼長時間。大部份時間他是用來考察和探尋畫中的史料、家俱、地址、裝飾、人物造型等等一切一切的依據。他為了一塊書中描述的地毯而訪遍江南各地。為了整個大觀園的佈局他考察不知多少園林水榭。為了書中每個房間的家俱擺設更是翻書倒櫃查資料。找實物,一一對照。可以說孫溫為了這部畫冊,勞心勞力,嘔心嚦血。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千般努力,而為後人留下了有關《紅樓夢》的詳盡的、可觀的具體資料。李少紅拍電視劇《紅樓夢》的時候就去旅順看了這套畫冊。 李岩老弟,孫溫這套畫冊的重見天日,無疑是紅學研究史上的重大發現。重要的是它給紅學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可觀資料。對中國四大名著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李岩老弟,你說不是嗎? 編審指導:李岩(岛城作家、藝術評論);原創:任秋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校正:慕羨紅(文史工作者,任秋明學生) 下面,請欣嘗任秋明老师近作: 青岛李岩2024年7月19日上午编辑于格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