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痴情紫砂 壶里乾坤——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吴玉堂的收藏故事

人气:26528 回复:1打印 | 文字选择:TT

痴情紫砂 壶里乾坤
——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吴玉堂的收藏故事
青岛李岩撰文摄影

    前不久,通过朋友介绍走进“青岛玉堂紫砂艺术馆”,里面陈列的上千把收藏的紫砂壶令人眼花缭乱,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平静地摆放在红木架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明清紫砂壶,历经久远的风风雨雨,如今仍以饱满古朴、包容豁达、健雅端庄的气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期高手艺人制壶精神的纯粹,圆润且挺拔,温柔但有力量。这些藏品中有明清两代大家欧正春、陈鸣远、陈曼生亲手制作的孤品紫砂壶,可谓难得一见。而且眼前的紫砂壶不但数目繁多、制作又相当精美名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默默向人们传达着他们深藏其中的文化和背后的故事。
    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便对文化艺术产业情有独钟。青岛作为山东的一部分,“山壮海阔濡人文”,壮阔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儒家文化熏染下,青岛人对工艺美术等高端文化艺术收藏品更是具有天然的倾慕与向往之情。
    诚然,这些珍贵精美的紫砂壶藏品全部是经过岁月沉淀的老壶,它们经过历史的变迁,兜兜转转,最终走入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吴玉堂手中,作为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灵性的老物件,它们选择谁来作为它的主人?谁来担负传承重任?无疑,这是一种巨大的缘分使然。想当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玉堂只身从青岛前往宜兴“寻宝”,需要用两天的时间先坐火车,再乘汽车,才能到达紫砂壶产地宜兴,但他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宝贝,不辞辛劳,乐在其中,当拿到心爱的物件时,便会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几十年里,他和父亲凭着一股痴迷的劲头,至今搜藏了千余把不同品质的紫砂壶藏品。每天观赏着眼前琳琅满目的既可实用又能赏玩的紫砂器物,每每喜上心头,喜不自禁。他说,这些藏品都十分“高大上”,显然是老祖宗留下的体现观赏、实用、把玩三位一体的紫砂壶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小众物件逐渐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大众实用收藏品。是呀,吴会长倾其一生,省吃俭用,如痴如醉收藏之所爱,非常令人敬佩!难怪有朋友说,吴会长是一位“贫穷的精神富有者。”
    笔者接触到博大精深的中国紫砂文化,也感到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文化传承,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一件好的紫砂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还可以与心灵对话。相信“玉堂紫砂”在吴会长手中一定会最终实现“百年传承”,对青岛紫砂收藏文化做出贡献。正像著名青岛籍演员唐国强参观“玉堂紫砂艺术馆”时所言:“紫砂艺术非常中国,纵观紫砂器及其艺术发展演进的轨迹,它始终与灿烂的东方传统文化相衍相生,使文化成为作品之魂,民族的艺术和文化的艺术,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随着时代的变更和国际区域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东西的价值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价值更大。”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长久以来,紫砂文化在青岛并未形成实质性的存在,甚至亚于山东内陆城市,需要我们去接纳,去传承。吴会长说,未来,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打造集收藏、鉴定、展示、研究、体验、文创于一体、线上线下结合的城市综合文化传播空间,助力城市文明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提升和文化艺术场所。
    下面,请大家观赏吴玉堂会长收藏的部分紫砂壶——





1752801374
吴玉堂会长





1752801374
1752801374
清. 康熙. 陈鸣远. 三足壶





1752801374
清. 乾隆. 陈曼生. 仿鼓壶





1752801374
清. 董府翰林. 双圈壶





1752801374
民国. 金鼎商标





1752801374

顾景舟. 三线直筒壶




1752801374
1752801374
近现代紫砂壶.百花齐放. 耳目一新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2023年6月7日傍晚于青岛格里居



2023-06-07 18:38:0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1752801374


2023-06-07 18:41:17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