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鸡精会致癌”、“吃味精会变傻”、“鸡精味精里有很多食品添加剂不能吃” …… 在现今的餐桌上,味精和鸡精成了大伙儿谈之色变的调味品。 那么,味精和鸡精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这些观点是真的吗? 今天安安就来给大家讲一下鸡精味精的小知识 味精究竟是什么? 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下班回家后用餐,当他喝着妻子做的一碗菜汤时,觉得异常鲜美。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汤里的菜,发现仅有一些海带和黄瓜,问起做法来,妻子告诉他除了海带和黄瓜外并没有添加别的东西。 “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他认定这汤里一定有什么奥秘,职业的敏感使池田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 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后来我们普遍使用的味精。 鸡精和味精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成分构成上来看,味精全部都是谷氨酸钠,而鸡精90%都是谷氨酸钠,此外,它还添加了一些类似鸡味的鲜味物质。 鸡精优势就是鲜味更复杂,口感更丰富,适合炖菜; 普通味精鲜味单一,适合用于烹调鱼类或凉拌菜肴等。 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根据自己喜好选用就行了,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味精和鸡精多吃点儿也没问题吗? 味精、鸡精和食盐一样,都属于钠盐的一种,而高钠饮食会带来肥胖和高血压。 虽说味精中钠含量要比食盐低很多,但在今天我们钠摄入量普遍超标的情况下,做菜时,少放些食盐、味精和鸡精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关于鸡精、味精的这些“食用技巧”要注意~ 鸡精: 1、鸡精中含有10%左右的盐,所以食物在加鸡精前加盐要适量。 2、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风者应适量减少对其的摄入。 3、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在汤水中使用时,应先经溶解后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被味觉细胞更好地感知。 味精: 1、成年人每天摄入味精不超过1~2克。 2、味精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不宜过早放味精,可以在出锅时放入。 3、含有碱性原料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哪些人群不适合多吃味精与鸡精? 孕妇不宜吃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血液中的锌与之结合后从尿中排出。味精食入过多会消耗大量的锌,导致体内缺锌。锌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 婴幼儿不宜食用味精鸡精 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 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过多食用味精,会造成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缓慢,严重者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 患有高血压的人不宜食用味精鸡精 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食用味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而且还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 老年人不宜食用味精鸡精 味精、鸡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和鸡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缺少纳,老年人患上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的几率更高。 实际上,鸡精在严格意义上是复合调味料,当中也含有味精成分;而味精的生产方式和酱油、葡萄酒、米酒等传统食物没有本质区别。 不健康之说也没有医学证明,只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就不会危害健康(不宜食用者除外)。 最后 和大家分享一个小知识 鸡精和鸡没关系! 下载营养计划app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