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60万人,占总人口的25%。届时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超过60岁。人口老龄化进程与新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交织,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伴随着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数量的扩大,长期照护、失能失智、丧偶寡居和精神慰藉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持续增长,农村养老形势更加严峻,家庭和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剖析“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几点构想和建议。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已迫在眉睫 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的医疗结构以就医治病为主业,无法兼顾老年人的个性化要求和细致化护理,而养老机构普遍缺乏专业医疗人才,应对疾病力不从心,两者的供需缺位格外突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已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 1.有利于解决单个家庭照护老人的实际困难。 2.有利于实现三种主流养老的优势互补。 3.有利于发挥医院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养老护理服务。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当前的突出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长快、高龄人口比例大等特点,致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周期变短,速度变快。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压力较重。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医保报销不畅。 3.重扩张、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焦点在资源扩张与资源整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资源扩张强调依靠巨额投入实现增量发展,多通过设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在医疗机构内增设老年康复中心或医疗机构来实现。资源整合依靠契约方式盘活存量,多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签约服务来实现。 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大胆构想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建议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构想。 1.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打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五个环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全民的医保意识和疾病预防意识。最终打通慢性病管理、疾病前预防、疾病中治疗、病后长期照护、老年身心娱乐五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2.充分整合资源,构建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全龄社区“多代屋”。目前单纯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本身的固有弊端严重限制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 3.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医养结合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要面对多种个性化需求,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4.破除行政壁垒,设立医养结合独立机构。我国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于多方面,不同来源的资金往往对应不同的服务内容,这是造成服务分割的重要原因。 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北京老伴健康产业集团推出了各地课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拆分、整合的创新养老模式,即:医养结合+生态田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的创新养老模式。 北京老伴健康产业集团以医养结合养老院为依托,下设养老驿站服务网络,为居家养老基础体系构建医疗闭环。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