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长城共享 修身养心 仁寿相兼――儒家文化养生

人气:13487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儒家就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重要学派,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当时独占天下的思想。在儒家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中,蕴藏了富有哲理的、科学的“修身养心,仁寿相兼”的养生思想,非常值得后人借鉴。



“仁者寿”蕴含养生真谛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知者乐,仁者寿”的观点,这是孔子论养生的总纲。


知者,即聪明之人,他们不仅头脑灵慧,而且还能对世界、对人生持有正确态度,凡事总能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广阔的胸襟以及豁达、恬适的心境。仁者,即“仁爱”、“仁厚”、“仁义”之人,“仁者爱人”,他们待人宽厚大度,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原则,尊重关怀他人,所以生活安详、内心充实、情绪开朗、心境和畅,自然延年益寿。


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也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一个心怀仁术的人。只有像仁者那样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才能在社会中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止不良因素侵害身心,推迟衰老,活到机体所能达到的自然寿命。


孔子在谈人格修养时讲了三个重点,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真正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真正仁爱的人,不因环境不好而动摇,不患得患失,没有忧烦;真正勇敢的人,坚持正义,为人民做好事,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也阐明了仁者、知者、勇者的性格特点。仁者,有正确的世界观,谦虚谨慎,能经常处于乐观状态;总是勤敏好学,事业上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做事孜孜不倦,济世利人,上不怨天,下不怨地,这对人的心理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反之,损人利己者,通常处于诚惶诚恐的状态,从生理学角度,这种精神状态必然造成抗病力下降;凡事斤斤计较者,因为工于心计损伤五脏精气,导致精神压抑、消极颓废,对健康非常不利。


有爱心、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心理平衡,这些都是长寿的根本,也是“仁者寿”的原因。很多高寿的老人,他们虽然满头银丝,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因为他们安心处世,性格豁达,心里宁静。





稳定情绪抵抗疾病侵袭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段话讲的是: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着的人都饿病了。子路怨气冲天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这样窘困的吗?”孔子答道:“君子在穷困时能固守节操,但小人窘困了,就会胡作非为。”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行为的差异来源于他们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上的差距,进而影响他们的情绪,情绪不稳,自然会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情。


据调查,目前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占综合医院门诊病人的1/3左右。现代医学认为,60%的疾病都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包括现在发病较多的抑郁症等。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大脑皮层保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于是,其所支配的各系统、器官及组织的新陈代谢便能正常运转,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抵抗力提高,疾病就很难侵入人体了。与此同时,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保持人体自身免疫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免疫调节,人体可以及时清除体内死亡、衰老和癌变的细胞,即使生了小病也会很快恢复健康。这也是为什么情绪低落、沮丧的人要比正常人容易被病毒和癌细胞侵袭。此外,良好的情绪还有利于改善大脑功能,既延缓脑衰,又延缓了各系统、各器官的衰老。与此相反,倘若一个人心术不正、阴险狡诈、钩心斗角、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要弄阴谋诡计、心怀嫉妒憎恨,他的内心一定焦虑、紧张、不安、多疑、恐惧,日夜不得安宁,这就容易导致其大脑功能紊乱,神经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自然也就降低,从而易患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这种人即便常服补品,对于健康长寿也是无益。


可见,一个人的情绪和疾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心态非常有必要,良好的情绪不仅能让我们时常保持好心情,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我们抵抗疾病的侵袭,延年益寿。





“君子三戒”养生秘诀


据调查,春秋末期时人均寿命荒艽锏30岁,而孔老夫子却享年73岁,堪称是中国的古稀高寿者。其实,这除了得益于孔子的“智者乐”、“仁者寿”等养生思想外,还与他“君子三戒”的修养功夫有密切的关系。


孔子提倡的“君子三戒”,是按少、壮、老三个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的一种观点,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也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当有所区别。


《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作为一位有道德、学识的君子,人生中有三件事情要警戒。


第一,人在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机体发育尚不成熟,应注意不要早婚,不要迷恋女色。如果在此时期过早地介入性生活,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夭亡。


第二,人在壮年时期,生理已经稳定,心理比较成熟,身体强健达到顶点,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也是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好时期。正因此时的人已经进入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压力,所以要特别警惕,不能凭着血气方刚一味地横闯,而应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进退有据,学会必要的隐忍、退让。其中的“戒斗”,指防止单纯地逞强、好胜、争斗,目标在养“和气”。此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忠厚待人,这也是预防疾病、保持心身健康的良方。


第三,人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这时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换而言之,对于老年人来讲,晚年的生活不应再继续追求名利和金钱,而应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孔子身为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的“君子三戒”言简意赅,提纲挈领,透彻地道出养生的道理与方法,值得后人继承、领悟、实践



2018-05-02 11:28:28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