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中年男人的帖子火爆朋友圈。
也许,是下面的几起事件引起人们对中年男人的关注:
12月10日,中兴员工欧建新因被裁员纵身跳下高楼;
12月13日,朴树在演唱会上情绪失控,泣不成声;
8月23日,珠海男子周荣舍不得新买的货车,在台风中抵住车身,被压在车下身亡;
……
人到中年,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正如张爱玲所说:
“人到中年的男人,
时常会觉得孤独,
因为他一睁开眼睛,
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是啊,对中年男人来说,
父母尚在,不能生病;
儿女还小,哪敢变老?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也有几位中年男人,
他们坚强而脆弱,自尊又自卑,
当年上学时读不懂他们,
如今再读却泪水潸潸……
01
最让我敬佩的中年人,
是莫怀戚《散步》中的“我”,
这是最懂得责任的中年人。
在小路上散步时,
“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
“前面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是怎样的一幅生命延续的画面啊!
上有老母,下有小儿,一代代传承中,
中年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年人背上的一老一小,
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当年读《散步》,看到的是亲情;
如今读《散步》,想到的是责任。
文中不断出现“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这里反复强调“我的”,
正是在强调一个男人的责任。
人到中年,我们倍感压力,
必须“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毕竟,我们是老人和孩子的依靠啊!
02
最给我启迪的中年人,
是走进地坛的史铁生。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这是怎样一种不幸;
而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又是怎样一种缘分?
两颗心就这样靠近了,
地坛成了我的生命知己。
年轻时,“我家离地坛很近”;
中年时,“地坛离我家很近”,
年轻时,不懂为母亲着想,
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人到中年才知道,儿子的不幸
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关于命运,中年史铁生告诉我们:
每个生命都如琴弦,
每个人都应寻找自己的地坛。
“孩子,这不是别的,
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03
最让我纠结的中年人,
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
他们势利,他们无情,他们见钱眼开……
可是,有几个人能看到他们的辛酸?
人到中年,生活拮据,
两个女儿,老大不小,
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这对父母来说是怎样一种煎熬啊!
可是,即便如此,菲利普夫妇仍然为孩子们传递着希望:
每个周日,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散步;
即便心中怀疑,也仍把于勒当做改变命运的一点希望;
看到有钱人吃牡蛎,就想尝试那种“高贵的吃法”;
这是他们在卑微中努力维持的一点尊严。
他们用于勒的那封信“骗”来了女婿,
可是,偏偏很快就发现于勒是个穷鬼,
于是,他们换了船,带着一家人逃走。
这时候,你可以鄙视他们,
也可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
毕竟,他们不仅是于勒的哥嫂,
还是若瑟夫的爸爸、妈妈,
是一家人的中流砥柱……
04
最让我心疼的中年人,
是《台阶》中的父亲。
他倔强、好强、不服输,
他想要改变一家人在村里的地位,
他相信只要砌了高高的台阶,
就能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羡慕。
于是,“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
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干到半夜。
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可是,台阶砌好了,却没人理会,
父亲就在那一刹间那变老了。
没有能力让家人以自己为傲,
恐怕是父亲们最纠结的事情。
孩子们啊,当你感慨自己不能“拼爹”时,
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心中也在滴血,
父辈们能承受任何苦痛,
却不想让孩子受到半点委屈!
05
最让我动情的中年人,
是写《项脊轩志》的归有光。
亲人们一个个离世,
留给中年归有光的只有思念和伤痛。
“儿寒乎?欲食乎?”这是母亲的呼唤;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是祖母的期待。
庭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子去世之年手植。

如今呢?归有光人到中年,
却在科场上屡次失利,仍然无功无名,
哪有脸面去祭奠死去的亲人?
功名本是身外之物,可是,
当亲人们将厚望寄托于自己时,
中年人,你有什么资格去享受清高?
你只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包羞忍辱,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