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文字在全网刷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来自大山里的贫困少年,怀着对计算机的持续热爱,通过求学一步一步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成功地回击了“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
但在感动之余,背后的教育公平或许更值得关注。在广大偏远地区,并不是所有寒门学子都能看到“山顶的风景”,或因种种原因辍学失学,被困在并不如意的人生之中。
为此,包括编程猫在内的一些社会力量已经开始了行动。
“寒门博士”故事再次提醒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这篇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作者名叫黄国平,出生在四川南充的大山里,当年从小学“微机课”上获得了启蒙,由此接触到了计算机,一直到今天,通过艰辛的奋斗成为一名研究前沿领域人工智能的工学博士。
黄国平的故事很励志,但这背后的教育公平或许更值得关注。
虽然学校减免黄国平的学杂费,但由于家庭困难,仍会受到一些硬件上的限制。他喜欢计算机课,并展现出一定天赋,但是家里并没有电脑,为此经常去在“致谢”中提到为其资助生活费的“胡叔叔”家蹭电脑。
硬件的限制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方面。在广大的乡村,还存在学校、师资、文化观念等差距。
黄国平通过个人的顽强奋斗走到了“山顶”,但更多的“寒门”呢?在广大的乡村,或许还有很多与黄国平家境类似的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辍学失学,被困在并不如意的人生之中,他们的困境同样不可忽视。这也再一次提醒,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依然任重道远。
编程猫持续将编程教育带进大凉山、新疆等偏远地区
编程是未来智能时代的一种基础语言。作为中国领先的少儿编程教育品牌,编程猫一直致力于编程教育普及和公益行动,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
截至目前,编程猫已服务全国21000余所学校,将自主研发且具有实用性的编程工具与开放平台免费提供给乡村孩子使用,并通过捐赠网课、教材及必要教学设备等方式,将编程教育带进了四川大凉山、新疆、甘肃天水等多个偏远地区,帮助乡村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对称的教育资源,同时通过研发教材、双师课程包、师资培训等方式为教师赋能。
此外,编程猫还持续3年发起“蓝灯行动”,关爱自闭症儿童,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全国117所“童心港湾”乡村留守儿童带去一堂编程课,联合多方力量,通过多种公益项目践行社会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编程猫是一家专注研发适合4-16岁青少儿编程教学体系的教育科技企业,一直以技术驱动教育革新,以“为下一代提供更有价值的教育”为使命,全面培养孩子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自成立之初,编程猫就立足自主创新,坚持自研编程工具产品矩阵,成为国内首家免费提供多款国产自研工具的少儿编程企业,并陆续实现编程工具的全面国产化,在编程工具、自主创新层面已具有全球竞争力。凭借在技术及内容层面的创新实力,编程猫已创建“工具+内容+服务”完整的编程教育生态体系,成为首批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线教育服务认证”5A级认证证书的“硬核”企业,并入选人民日报社“品牌强国计划”,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在线素质教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