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

同志仍须努力——《将相和》改动八处

人气:24431 回复:0打印 | 文字选择:TT

同志仍须努力——《将相和》改动八处

前面的话
    笔者从2010学年起年复一年地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提出质疑,拙文除上贴外,还曾寄给人教社小语室众编辑、人教社社长、有关部委领导及其上级,后来还寄给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同志。
    之前,笔者指出人教版《将相和》疑似差错九处,本学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改动八处,没改动一处。已改八处中,五处订正,三处订而未正。订正,或是笔者、他人指瑕所致,或是编者自纠自改。总之,有错就改,改了就好。
    单篇课文差错数量之多,“经典”;2005~2018学年历时之久未作一改,“经典”。现版一下改动八处,经典。
    如题。自勉;更望主事者能切实有效地建立健全教材的防错纠错机制。
    笔者认为,把古典文学作品改写为教材,须持一定标准,否则无从操作及评价。这个标准应是讲求“真实性,语法性与逻辑性,文学性”,且简称为“信,达,雅”——新编、戏说、恶搞除外:
    1.真实性,信。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理,原著中非重要的可删可改。
    2.语法性与逻辑性,达。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通顺、合理。
    3.文学性,雅。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以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呈现,并先议原著被删的,后议原著被改的。议之次序为,1.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人教版《将相和》;3.部编版《将相和》;4.笔者意见。议之着重处加粗,黑体。
    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部分由三个故事构成: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其中渑池会分两个回合:一为鼓瑟与击缶(赵王上当鼓瑟与秦王被迫击缶);二为献城。

    一、订正五处。
    1.删除原著完璧归赵之廉颇“计曰”。
    1-1.原著——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1-2.人教版——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1-3.部编版——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1-4.意见——“计曰”,足见廉颇蔺相如二人有胆识,有担当。人教版不但“计曰”没廉颇的份,反而隐含廉颇也畏秦,因廉颇也是“大臣”,即也有份“商议说”。又,人教版对原著“赵王畏秦,欲毋行”的改写是把污水泼向大臣了。
    另,部编版应让廉颇居蔺相如之前好些,毕竟原著如此。
    2.删除原著渑池会中秦王被迫击缶之“叱退”。
    2-1.原著——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2-2.人教版——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2-3.部编版——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2-4.意见——“叱退”,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它是渑池会矛盾发展的高潮,是最重要的情节,是十分出彩的地方,也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及后世不少著名学者高度赞誉之处——怎可或缺!
    另,部编版“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较人教版“我就跟您拼了”更近原意。
    3.改换原著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之“怒发上冲冠”。
    3-1.原著——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3-2.人教版——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
    3-3.部编版——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
    3-4.意见——怒发上冲冠,状盛怒,形象,夸张,极具特色;理直气壮却无丝毫怒意,抽象,常态,平淡。如果理直气壮可以替代怒发上冲冠,那么,岳飞《满江红》首句定可改为“理直气壮凭栏处”的。还有的是,此处是众多辞书解释成语“怒发冲冠”的第一书证,是很好的教学抓手,不可弃如敝履。
    4.改换原著完璧归赵中“舍相如方成传”。
    4-1.原著——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4-2.人教版——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
    4-3.部编版——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
    4-4.意见——人教版之“回到”,意味着原已住下,这显然不合语意,有违情理。因为“回到”是“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的地方)”的意思。
    5.改换原著渑池会中秦王被迫击缶的蔺相如之前“曰”。
    5-1.原著——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5-2.人教版——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5-3.部编版——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5-4.意见——蔺相如话语有理有利有节:请秦王击缶打的是赵王旗号而非本人,王对王;以称赞对方善为秦声入手,手法一如秦王前语“窃闻赵王好音”;以“相娱乐”(助兴)为由请求击缶,冠冕堂皇。人教版恰好相反。

    二、订而未正三处。
    6.删除原著渑池会的重要情节“献城”。
    6-1.原著——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6-2.人教版——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
    6-3.部编版——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
    6-4.意见——人教版至秦王被迫击缶止,部编版只在击缶后让双方增加争拗。而“献城”则是渑池会的第二个回合,人教版把它删除固然是败着,而部编版语焉不详以“继续发难”蒙过去也不行。原著以各要对方献城祝寿之具象说事,部编版则以笼统的概述交待,扬短弃长于语言艺术。原著突显秦方有备而来,坑赵之心不死,蔺相如针锋相对,应对有度,形象更为丰满;部编版却缺失。
    7.改换原著渑池会中赵王上当鼓瑟之“令”字。
    7-1.原著——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7-2.人教版——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7-3.部编版——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7-4.意见——“令”与“为”,不可互训。“令”,命令,以上御下,公然打脸;“为”,只是引进受益者,火药味大淡。
    惜部编版还是安于“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之被动,不若原著“秦御史前书曰”之主动。很明显,秦御史敢于写出要害的“令”(秦王令赵王鼓瑟)字,不是无心所为,而是早有预谋的。更重要的是,这才是《史记》所载之实。
    8.改换原著渑池会中秦王被迫击缶的蔺相如之“前进缶”。
    8-1.原著——(蔺相如前曰……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8-2.人教版——(他走到秦王面前……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8-3.部编版——(便向前走了几步……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8-4.意见——原著说蔺相如再前且进缶,但人教版无再前亦无进缶,而部编版仅再前但无进缶。再前者,使蔺相如走至离秦王较近距离(利于下一步“以颈血溅大王”),而人教版则未能走近秦王(只一前)——部编版当可。进缶者,一是不让秦王以无缶为借口推辞,或以找缶为由来拖延;二是所持之缶可作搏杀时的凶器,以持械对徒手,具一定的心理优势。这细节关乎信、雅。

    三、没改动一处。
    9.改换原著渑池会中赵王上当鼓瑟的起始。
    9-1.原著——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9-2.人教版——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9-3.部编版——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9-4.意见——原著提出让赵王鼓瑟的时机(“饮酒酣”,酒喝得畅快尽兴)把握得较好,此时气氛较融洽,易于成事;即使被拒,也可以喝多了揭过去。此其一。秦王提出让赵王鼓瑟的言辞得体,“赵王好音”,“请……”,挖坑挖得高明,可给秦王加分。此其二。人教版、部编版中秦王全无外交手腕,似是低能儿一个。



2019-09-12 09:24:02 来自青青岛社区
--
帖子已过期,不能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