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有一句话值得注意: 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健康宜居安全水平。系统运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城市体检结果,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且人口持续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实施功能疏解。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完善郊区新城功能,推动组团式发展。 这句话意味着,青岛的郊区、新城又将一次站在风口。 01 青岛是否符合优化条件? 这个文件是要求“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而且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且人口持续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那么青岛是否符合条件呢? 根据国家的规定,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超大特大城市清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座;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青岛城区人口601万,妥妥的特大城市。 再来看看青岛的另外两个条件。 青岛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了15.1万人,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排名全国第四,符合人口持续流入的条件。 通过查询近20年的数据,青岛也是一直在人口净流入: 下表是青岛各区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虽然市南区出现了人口减少,但中心城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还是明显增加的,符合中心城区人口持续流入的要求。 下表是青岛各区市的人口密度: 很明显,青岛人口密度最高的就是市北区、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虽然数据不大,但崂山区大部分面积都是山区,仅有的居住办公区人口密度不会比李沧区低。 青岛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平度、莱西的40倍左右,是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的20倍,符合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的要求。 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集中,使青岛市区产生了严重的“大城市病”,主要症状为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 比较显著的几点是,一到阴雨、多雾天气和早晚高峰期市区就全域堵车,尤其是环湾路、滨海大道、海底隧道等南北、东西要道。 位于市区的青岛市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用设施逢周末、节假日人满为患,已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市区教育资源紧张,尤其是2016年开始的二胎生育高潮,使得青岛市区多所学校发布学区预警政策。近几年陆续新建了滨海学校、琴岛学校、四实验初中、重庆中路学校等中小学,但还是跟不上学生的上涨。 《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完善郊区新城功能,推动组团式发展,其实就是要解决这种“大城市病”。 综上所述,青岛完全符合《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疏解非核心功能的特大城市条件。那么在这一疏散过程中,青岛哪些郊区或者是新区会受益呢? 02 哪些郊区、新区会站在风口? 青岛有七区三市,也有非常多的新区。而青岛又是一个常住人口刚过千万、GDP全国第13名的二线城市,并没有多少富裕的东西往郊区、新区疏解。 因此,在青岛这种“疏解非核心功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郊区、新区都能受益,站在风口的永远都是少数。 先来看看青岛市郊区、新区情况,我根据个人的理解对青岛各区市进行了划分: 其中各新区的位置如下: 其实,青岛在2008年到2016年期间已经密集进行过一次中心城区“疏解非核心功能”,像市区老企业“腾笼换鸟”搬迁到郊区,市区的大学、高中、医院去郊区办分校、分院甚至整体搬迁过去。 而这段时期密集建设的新区也是一种“疏解非核心功能”,通过房地产运动从市区吸引走了大量的人口(买房者)。 通过上面这两种疏散,青岛中心城区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疏散的东西了。 那么这不多的“非核心功能”将撒向何处?我们从青岛的系列规划中就能找到答案。 去年公布的《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城阳区列入了主城区范围(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并明确提出: 有序推进城阳建成区、青岛高新区和流亭机场片区规划建设,完善交通、市政、文化、科教、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接老城区部分功能疏解,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吸纳年轻人创新创业,打造主城区新的崛起板块。 可见,城阳区是青岛市区“疏解非核心功能”的主要去处。 同样是去年发布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了“一主三副两城”的规划,其中“一主”指东岸(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三副”指胶州、即墨、胶南,“两城”指董家口港城、蓝谷海洋科学城。 这个文件把原黄岛区划为了和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并列的主城区。 由于青岛市区特殊的山海地形,和青岛市区陆路相连的只有城阳区(蓝谷也是,但经过山区),原黄岛区虽然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但距离很近,已经通过隧道、地铁相连。 其他郊区、新区与青岛市区距离都比较远,而且都要经过城阳、黄岛才能到达。 在前期疏散掉容易疏散的老企业、高校后,青岛下一步需要疏散的就是“高端资源要素,年轻人创新创业”了。 对于这两点,距离远的郊区、新区肯定不行,他们不会像老企业、高校那样指哪打哪,只有在去年被列入主城区范围的城阳、原黄岛合适。 所以我判断,青岛各区市中站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疏解非核心功能”风口的是城阳、原黄岛。 本文来自微信工众号:青城山说,专写青岛城市发展和楼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