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兰地加冰是一种烈酒
16世纪时,法国Charente河沿岸的码头上有很多法国和荷兰的葡萄酒商人,由于运输时间的延迟,葡萄酒变质造成商人受损是常有的事。
这时有一位聪明的荷兰商人,为了防止酒变质和节约成本,采用当时的蒸馏液浓缩成为会燃烧的酒,然后把这种酒用木桶装运到荷兰去,再兑水稀释以降低酒度出售。
没有想到,那不兑水的蒸馏酒更使人感到甘美可口,而且由于在橡木桶中贮存日久,酒色从原来的透明无色变成美丽的琥珀色,而且香更芬芳,味尤醇和。这就是白兰地产生的故事。
爱它,爱它那一份独特的芳香,也爱它在酒杯中摇曳出的那一抹性感。
如果说威士忌是在寒冬打猎归来屋前的篝火,那么白兰地应该就是一位戴着眼镜的翩翩绅士。
讲究的白兰地饮用方法是净饮。
比如用白兰地杯倒些白兰地,最好是一瓶的4分之一,另外用水杯配一杯冰水,喝时用手掌握住白兰地杯壁,让手掌的温度经过酒杯稍微暖和一下白兰地,让其香味挥发,充满整个酒杯,边闻边喝,每喝完一小口白兰地,喝一口冰水,清新味觉能使下一口白兰地的味道更香醇,当呼吸一口气的时候,白兰地的芬芳久久停留在嘴里。
这么喝白兰地的确是一种享受。
想象一下“一个人手中拿着酒杯,用舌头慢慢在酒面轻轻的与酒摩擦,喝一小口,让它停留在自己的嘴里,感受白兰地的芬芳与浓郁瞬间在鼻腔与嘴里翻腾的感觉。。。。。。“
这不是一般酒能做到。
理论上来说这是最彰显高贵优雅的。
可是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因为中国人喝酒的时候是需要吃菜的,所以“白兰地加冰”才是我们的最爱。
(二)”白兰地加冰”是淘青岛装修王牌队长“王加才”同学的ID
能够跟随一个人一辈子的是名字。
名字似乎也成为了命运的标签,所以很多人有“曾用名”也有自己的“名声”。
“王加才”,王,无须多解。
加,日渐多,多多益善。
才,才华,财,财气,才,开始,好的开始,不停的加。
王家,家财万贯,可见父辈纯朴憨厚,良苦用心。
大俗即大雅,经这一解,我相信您一定也就记下了这个名字“王加才”。
“白兰地加冰”,洋酒碰到了中式成为一种存在的组合是王加才同学的家居论坛里的ID.
ID是现实生活里的主体赋予了一种使命而游走于虚拟世界里的灵魂。
生活中的人是什么样子的,ID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存在方式。
也有背道而驰,当然那是少数,不在我们统筹范围之内,因为对于实名制的ID来说在网络里树立的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信誉。
ID的作用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比如什么样的人起什么样的名做什么样的事,未见其人也会有一些梗概相知。
比如:王加才=白兰地加冰,有一点点中,有一点点洋,中洋结合应该属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小青年的选择—-有点文化,有点情怀,有点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反之无非是个名字广而告知而以,土到直接命名ID“青岛啤酒瓶”多么的直接便于记忆,洋至各种”拉菲”多么大贵贵。
我这么调侃王总,信至随心对您的ID初衷的诠释而矣,王总不要介意哈。
将时间再往前推推,08年我在家居论坛上推广我的木门的时候“白兰地加冰”就以经是小有名气的施工队长了,那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营业执照。
真不记得是哪一次哪一个朋友请的哪一些人参加了哪一次理由的聚会,只是记得自己有幸参加,见到了许多仰慕以久的论坛大咖,其中就有”白兰地加冰”王总。
习惯了做建材装修这个行业大小老板都是农民工的装扮,如果用文质彬彬形容王总又有点不大恰当,若用儒雅就更有些老气了。
七八年前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读书人,眉宇间的真诚腼腆是学不来,装不出来的,七八年后,再看过去,还是当年一副书生气,足以见世风日下,物欲横流未将他同化,至少还保持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是不是就是难得的没有铜臭之味??
喜欢和读书人打交道。
至少从开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安全感。
钱财过路,有什么比相处的踏实更可靠的信任。
不经事,谁也不会知道对方到底好不好。
经事了,即使了解了,也是没有多少次相同的际遇可以重来的。
很多次想给“白兰地加冰”同学记录下来点什么,很多次欲言又止。
总是觉得言语不够完整刻画他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这么多年,同在一个坛子上做商业推广,其实我一直知道他为人很好,只是从没有公开说过。
有一次与湖岛一个业主闲聊起来的时候,他说:“我之所以选择王加才给我做装修是因为他特别实诚。”
业主长期生活在北京不了解青岛装修的情况,也先后与一些装饰公司和施工个人联系过,其中就包括“白兰地加冰”。
当他提出要看报价的时候,只有白兰地加冰将报价发了过去。
其它家都是说你要来看方案诸类的搪塞。
后来,他开始装修的时候来青岛直接定了白兰地加冰,给了钥匙,没有再过问。人和人的交集就是这样构成的,你对我坦诚,我还以信任。
后来白兰地加冰同志带着他来我们家看门,我不知道我不在,我们家老太太在,老太太不认识他,知道他是做装修的以后好象直接说他我们家没有提成,王同学哭笑不得。
其实我们两个人边聊他边笑他能被老太太欺负了还唯唯称是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有杆秤知道他善良,包容。
换成别人或许带着业主就去别人家了。
业主回北京后,装修的事情就全权委托给王总了。
那是我在湖岛做的第一家。
后来赵姐将我领进了群里,开始了在湖岛的团购。
业主说:姐,我订的价格比团购高了。
没等他说完,我将重新折算出来的差价微信转了过去。
第二年他在香滨国际又装修,又过来定了我的门。
我始终觉得做人不能不自觉,不能给别人留难堪,更不应该装傻让人家难为羞于启齿。
朋友之间是有共性的。
我常常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显然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但是,我确实是估量过。
我更相信看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看看他身边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
我也用这样的标准看过王总。
对的事不宣扬,错的事不推诿,为业主考虑的时候不思量自己的利益,本本份份,踏踏实实。
虽书生气未褪,也是有房,有车,有厂且儿女双全。
难得的是将父母,妹妹,舅子一家人凝聚在一起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努力。
家和万事兴,不辜负父辈的命名。
什么比有爱的人更能让人感觉到温暖?
什么比有钱末钱都先想着家人的人更值得信任和托付?
自己幸福的人规划起别人装修生活时才会饱含热情和满满的炽热,因为他阳光,健康,传递的是正能量。
不过王总话少。
我店里走电的时候,我给他说,王总,你让师傅过来给我看看吧。
他说:不用师傅,我就行。
然后他来了。
我店里吊顶需要木工的时候,我给他说,王总,你让师傅过来给收收尾吧。
他说:不用师傅,我也会吊。
不交集就不会知道读书人的好是有礼貌的,行与不行,回答的都很清晰。
言行必果是一种需要有担当的优点。
真的挺好的。
富尔玛建材的家居展厅接手的时候经过一把火,可以想象现场的各种凌乱。
是王总带着他的电工很快缕出了头绪。
各商家店面上方的吊顶修补,也是逐一修复,按步就班。
我的那些防盗门的洞口,还有挂着电器的铝塑板基层,也是王总的师傅完成的。专业,统筹,规划,施工,能做到有条不紊就是装修的水准。
那些日子里,白天要遵守各项装修规定,晚上加班其实很难出活的。
种种困难就克服困难种种,抢工期的活精准稳,这也是家装与工装的区别,足以见王总是可堪重任的。
终于迎来了展厅计划时间内的亮相,却没有人将白兰地加冰同学的努力付出写进这一页。
因为他的身份是“淘青岛装修”的施工队长。
这些本该圈圈点点的津津乐道成为了家居装修中的默认模式:“你是其中一员,你奉献,你应该。”
如果经普通业主家做了那么多高难度的事,锦旗是不是也送一面了。
这也正是家居论坛存在的本质:商家做的好是应该的,凡是有争议的,一定是商家做的不好,接受监督管理,这里是消费者的立场。
重重敲下几个字:媒体的力量
(三)白兰地加冰是一种情怀
一半是烈酒的凛冽,一半是冰水稀释的柔情。
酒喝多了都醉。
白兰地加了冰可以微醺恰到好处的浅尝。
不辜负了美酒,不给过往留下遗憾。
读书人的腼腆之下有一种追求情怀叫作诗和远方。
多少岁月,轻描淡写,这一抹柔软淳厚奠定了事业的基石。
讲个有趣的事哈。
还有一次一起吃饭,他来晚了。
然后请客的人问他:“小王,你喝点?”
本来按套路回答的版本应该是:我开车了。
但是王总说:“嗯,我能喝。”
后来就喝醉了。
其实醉过酒的人清醒的时候不是不知道喝酒是伤身的事情也不是因为傻而不知道酒喝多了难受,只是因为和谁喝而矣。
至真至诚的王同学。
作为朋友,回想过往里的种种,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一程的友情。
性格使然,王总是做的多,说的少。
他眉宇间藏着善孝。
看着他的眼睛,人到中年却还有清水似的明亮,没有闪烁就不会有其辞,这要内心多么平静和单纯才具备的气息。
铅笔勾的了速描,渲的了大图,各种工种都要以亲自操作。
若没有吃过苦怎么会练得一身民工本事?
难得的是这一身才气对下不骄不奢对上不卑不亢。
每一个怀有梦想的人都不现实,他们积极向上,他们正能量,情怀造物。
下午在群里聊装修的时候,截下了这个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概述一下吧:
“白兰地加冰”王加才同学作为淘青岛装修的施工队长,装修活做的怎么样,用过的业主才知道,单就品德来说,为王总点个赞。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