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家校联手!换回泛滥的“教育尴尬”

人气:14641 回复:1

11月19日,从新浪微博和微信自媒体平台等渠道获知:昨上午8时左右,在青岛大学路小学掖县路校区门口附近,发生了一起学生家长殴打老师的事件,打人老年男子的孙子是她班上的学生。老年男子之所以动手打人,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孙子被老师打了。并引发网上议论纷纷,大部分网友认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还有些网友认为,老年男子是在以身作则,教孙子要想不被欺负,就要用脚说话其中主要评论有:“我都怀疑我看错了,这是大学路小学学生的家长吗?还有素质这么差劲的?!”“这再不严惩,后面就会有一批打老师的暴戾之徒效仿,教育之伤将雪上加霜!!”“恭喜这位大爷,您孙子无敌了,以后保证无人敢管。”“怀疑问题是不是可以在合法合理的渠道进行反应(到校当面或者12345之类),当街殴打简直是个乌兰,杭州殴打孩子母亲的男子被刑拘了,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也能严格调查,依法处置!”等等。
事情刚刚曝出,暂时还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但是这些消息来看,打人男子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底线全然不顾后果且当着老师孩子的面做出如此暴力行径,令人发指。但是仔细回想,这样的家校矛盾为何会频繁上演?
1713487461

首先我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项高尚的职业。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肩负着千千万人们的幸福。这是多么光荣而又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教师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他们心目中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孩子们身上,他们每天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们,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就是他们的快乐和幸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然后才是一个特殊的教书育人的职业。传统的理念说“教师是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这种光环的照耀下,人们一直以“教书育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而忘记了老师也不例外,老师首先是人,也需要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教书育人这项活动。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如何去管理让老师很为难,学生间的矛盾总会出现,而且大部分问题很难分出对错,或者想到了这个学生的困难,却无意中伤害了另一个学生的自尊,做好一个老师还要尽量想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老师们都希望做好自己该做的。
如今时代不同,孩子不同,教师自然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金龟子,金贵的很,很难承受委屈,老师稍有不慎就会承担很大的责任,家校冲突也因此而来,其实,家校之间,应该是相互理解、非常亲密的,不应存有任何的矛盾冲突。因为家校的目标是共同的、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和实现孩子的成长成才。但环顾现实,我们看到家校之间发生矛盾、导致对立的现象并不少见,何以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形?其中一个根本性关键性因素在于缺乏相互之间平等的沟通,更多情况下是彼此只顾站在自身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很显然,没有平等沟通也就难有相互理解,而没有相互理解也就不可避免地为矛盾冲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表面上看,家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学校往往处于主导支配的强势地位,家长更多的只是处于配合从属的弱势境地,因为学校往往占据和掌握着教育培养孩子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家长即便对学校的一些做法规定心存不满,也不敢敞开心扉、开诚布公的提出来,担心因此而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结果越是这样,越是加剧了学校的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最终导致矛盾的不断累积和激化。
   
为此,化解和消除家校之间的矛盾,应当着力做好沟通交流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作为学校应该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家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主动走近家长,定期倾听和征询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开诚布公地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唯此,家校之间的矛盾才能不复存在。也唯有如此,家校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融洽。最后希望此类的教育尴尬不再上演。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8-11-20 10:03:2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

社会信任的缺失,家校沟通的不足并不是家长因矛盾使用暴力攻击老师的理由!楼主的观点实在有失公允。规则和法律在所谓的“尴尬”面前难道不更应该直视和面对吗?社会的底线是捍卫法律和规则,还是避免道德上的尴尬?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18-11-20 12:56:50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