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记忆中的市北――不断生长的市北记忆 (代序) 马泽

精华

人气:243976 回复:6

1711630865


1711630865

    市北,我生于斯长于斯,可以说对这片土地,我一直怀有一股赤子之情, 从未真正远离。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每一点美好的变化,于我而言,都有一种深切地满足和欣慰,因为市北是我的家。

    用了几个晚上读完书稿,书中所述如同亲历了许多历史事件,感同身受,仿佛一部长长的老胶片电影,每一格画面都令人久久回味。在难言地激动慢慢消退之后,也萌生了几点体会。现谨缀数言,权为序。

    一,市北的历史档案需要负责任地系统性地抢救和记录。《记忆中的市北 》作为市北区档案局在有关市北区文史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自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刊出第八辑,推出了数百篇记录市北区历史文脉的文献和资料。 这些记录以众多笔者回忆的形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市北的历史文化 民俗建筑等多方面珍贵信息和生活场景,丰富了市北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让现代的市北人找到市北与众不同的文化和城区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丛书可以堪称是一座市北文化活化的历史纪念碑。这些由老人娓娓道来的历史记忆,以这样的方式及时地抢救式地记录下来,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是很值得称道的。

    二,市北的历史档案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共同保护、共同挖掘。市北区形成于上个世纪初,后经过了市北与台东两区合并,再后又与四方区合并等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合并过程中,市北区一跃成为青岛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成为新的融合发展之地。老市北的洋华杂处,老台东的商业文化,老四方的工业文明,在混合交融的过程中,难免有所遗漏。但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历史档案留存方面,我们应努力做到查漏补缺面面俱到,尽可能多地保留好史料资源,以备后人查考。这些资料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推动和整理。而这套丛书的推出,便是群策合力,揉合集体记忆,共同保护、共同挖掘的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三,市北的历史档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市北的历史是青岛华人建设城市和建立商业文明的历史。作为青岛120多年来从未消失的商业中心之一,市北的特质在青岛的整体版图中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勇于创新。无论是从四方机车厂制造的新中国第一台火车头,还是台东商圈孕育的各种本地名牌以及老市北往昔的里院生活,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无论从浮山后区域的开发,山东路北段的变革还是人民路等区域的改造,都充分体现出市北人的创新精神。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寻找市北的新变化,把市北历史档案打造成为市北版的《资治通鉴》。通过对历史的挖掘,找到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让今天和未来的城区管理者,少走弯路。这些工作 ,非常重要,责任重大,是需要有不断开拓的精神才能实现。

    四、市北的历史档案的挖掘,需要一个载体的支撑。编辑这样一套记录历史的书,不仅是市北档案局的一份工作,更是对市北区城区性格的不断总结和诠释。最近几十年,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和产值,忽略了城市灵魂的塑造,造成了我们的很多市民,成了物质上逐渐富裕,精神上逐渐贫瘠的自卑的有产者。这几乎成了现在的新城市病,这种社会病如何医治?如何响应和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下新的民族自信?总结和挖掘文化中的特点,并广而告之,是一种重要的办法。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自信心教育的入门教材,相信许多人会拿着这套书,开始讲出自己的市北的故事,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

    希望《记忆中的市北》,不断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不遗失记忆只是第一步,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历史记忆的记录工作,这不仅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我们共同记忆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马泽     《青岛事典》主编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8-02-06 07:42:26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帖子已锁定,不能回复!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